隨著傳統房地產業務的天花板顯現,多數房企開始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在此背景下,有的房企實行“退出式轉型”,清空地產業務;有的采取“地產+X的多元跨界式轉型”,以地產業務為核心,多元創新聯動,擴大業務門類;有的則采用“依托式轉型”,從重資產向輕資產轉變……
但不論是那種模式,轉型都非易事。業內人士也指出,縱觀近幾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新業務大多難成氣候,難以支撐企業未來發展。近日一家放棄地產跨界醫療的房企轉型失敗,計劃出售旗下醫療產業,回歸房地產開發主業。
2月20日,榮豐控股發布公告稱,擬通過現金出售的方式,向控股股東盛世達出售威宇醫療33.74%股權。此次交易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不再持有安徽威宇股權,回歸房地產開發與銷售的主營業務。
榮豐控股表示,此次通過出售安徽威宇股權及收到的業績承諾補償款合計將不低于3.77億元,有利于減輕公司經營壓力,改善自身業務結構和經營狀況。
經營業績低于預期 3年跨界醫療折戟
公告顯示,由于受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影響,榮豐控股謀求業務轉型,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于2020年5月,榮豐控股決定剝離房地產業務,開始籌劃以發行股票的方式收購威宇醫療100%股權。
但因房地產政策因素影響,榮豐控股調整方案,以現金收購+增資+表決權委托方式推進業務重組。2021年10月,榮豐控股獲取了對安徽威宇的控制權,支付現金3.17億元購買安徽威宇30.15%股權并以現金0.60億元對安徽威宇進行增資,此外安徽威宇的股東長沙文超、新余納鼎將其持有45.23%股權的表決權委托給公司。至此榮豐控股實現向醫療健康行業轉型。
資料顯示,威宇醫療成立于2017年4月18日,是專業化的醫療器械配送和技術服務提供商,主營脊柱、創傷、關節等骨科植入耗材銷售及配送業務,并提供相關的技術性服務。業務市場主要包括在國內湖南省、廣東省、河北省、遼寧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山東省、山西省等20多個省份及直轄市。
但隨著收購的完成,安徽威宇所在的骨科耗材行業面臨的政策環境發生巨變,全國性帶量采購落地,創傷、脊柱、關節三大類產品入院價格平均降幅均超過80%,流通環節企業市場空間被嚴重壓縮,導致安徽威宇經營業績遠低于預期。
同時,自去年11月以來,針對地產金融端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央行、銀保監會及證監會等部門“三箭齊發”,全面支持房企融資。政策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榮豐控股認為,在此情況下,公司亦恢復了資本市場融資能力,因此計劃剝離醫療健康相關業務,回歸房地產開發主業。
樓市經營環境改善 回歸地產主業
資料顯示,榮豐控股,前身榮豐地產成立于1992年,2008年通過與武漢石油實施重大資產重組上市。集團旗下共有7家子公司,主營業務涵蓋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建筑安裝、投資管理、貿易、醫療大健康產業等領域。
2021年以前,榮豐控股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主要產品及服務包括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及租賃。但隨著威宇醫療收購的完成,榮豐控股也在持續出售項目,剝離地產業務。據去年半年度報告可以看出,截至2022年上半年,榮豐控股房地產開發業務營業收入為1784.49萬元,占比僅為5.71%。
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
在房地產開發領域,榮豐控股目前僅持有長春榮豐開發的長春國際金融中心項目,主要產品為改善性住宅及高端辦公物業。該項目位于長春市南關區人民大街與解放大路交匯處,規劃用地面積3.26萬平米,總建筑面積29.15萬平米,主樓高度226米,為吉林省地標建筑。
值得注意的是,榮豐控股曾開發建設北京榮豐嘉園項目,其中一期為首家奧林匹克主題社區,二期“非常男女”為首家小戶型公寓,三期“非??臻g”為首家“買一層、得兩層”小戶型,引領全國小戶型開發風潮。
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
榮豐控股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全年,公司預計歸屬股東凈虧損3500萬元至5000萬元,上年同期盈利2.36億元。榮豐控股表示,本報告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原因為上年同期確認了出售重慶榮豐股權的收益。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政策逐步發生變化,各地區相繼出臺利好政策。但房地產行業分化持續加劇,中小房企面臨的市場壓力巨大,疊加榮豐控股的土地儲備少,未來發展前景仍未可知。
房企扎堆轉型 鮮有成功案例
近年來,隨著傳統房地產業務的天花板顯現,房企轉型發展成為常態,紛紛跨界互聯網游戲、金融、醫療和養老等領域。而向榮豐控股一樣,實行“退出式轉型”,清空地產業務的也不在少數。
具體來看。2022年11月,魯商發展發布公告稱,擬將持有的房地產開發業務相關資產及負債轉讓至控股股東山東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或其所屬公司。若交易如能順利完成,魯商發展將聚焦于生物醫藥、化妝品等大健康業務。
無獨有偶。2021年12月6日,廣宇發展宣布將與魯能集團、都城偉業進行資產置換,其將置出所持有的23家地產子公司股權,并置入魯能集團與都城偉業合計持有的魯能新能源100%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廣宇發展全面退出房地產市場,主要業務將變更為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投資和運營。
此外,綠景控股也曾先后嘗試過礦業投資、醫療服務、教育、加工等業務的轉型。公開資料顯示,21年里綠景控股曾先后6次更名。
但大多“退出式轉型”,并未給企業帶來長期發展,從業績來看絕大多數難成氣候。其中綠景控股就是典型案例。據統計,近9年綠景控股有7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虧損。
業內人士指出,企業轉型通常會面臨兩大困難:一是缺乏對所要進入領域的全面了解和相應的知識積累,人才、技術儲備不足;二是企業管理模式和經營方式不能適應新領域的變化。同時企業轉型前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往往會給企業資金帶來更大的壓力。
在此情況下,相對于“退出式轉型”,“地產+X的多元跨界式轉型”、從重資產向輕資產的“依托式轉型”則更能為企業帶來發展契機,助力企業長遠發展。